【个人感悟】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通过一定时间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巴金也指出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1. 执行计划的习惯

为什么要把执行计划的习惯放在第一位呢?有三个原因,其一是设定目标,有的同学制定了完美的计划,比如一周做10张语文,10张数学,10张英语,诸如此类的习惯,但是了解后发现,此类计划是为了做计划而做计划,忽视了目标与现实的差距,没从差距着手,做出的计划并没有针对性;其二是不断完成,逐渐形成习惯后,不断积攒的是信心,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其三是完成可以激发潜能。

基本要求:

  1. 保证睡眠
  2. 订立计划,分为阶段计划和每日计划
  3. 每天小结

 

  1. 规范答题的习惯

两层含义:书写要规范,格式要规范

高考前一个月可以每天练字一小时,三个要求,一是书写工整,二是标点准确,三是姿势端正,即在白纸上也能不偏不斜的写上满满一页。很多同学觉得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考前一个月,该掌握的知识都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除了查漏补缺意外,最重要的工作应当是调节心神,争取再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多拿一些分数。认真写字最少有两个方面:一是集中精力,沉住气,调理心神,是一个人处于沉着的思维秩序之中,等到考试时,一个月养成的这种沉着的习惯就发挥作用了;二是提高卷面和演草纸的清洁和表达。

对于数学来讲,还要形成大体“模板”,答题模板不是八卦文,数学更强调逻辑的缜密

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问题:

第一步: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第二步:求f(x)的导数f’(x)

第三步:求f’(x)=0的根

第四步:利用f’(x)=0的根和不可导点的x的值从小到大顺次将定义域分成若干个小开区间,并列表

第五步:由f’(x)在小开区间内的正负值判断f(x)在小开区间的单调性

第六步:明确规范表述结论

第七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及解题规范。

 

  1. 慢慢看课本的习惯

一是把书读薄

学习开始的时候把学习内容概略的读一读,学习的不同时期,基本要求也不同,含有几个目的,有哪些章节,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概念,哪些规律和方法,解决什么问题。

二是把书读厚

这是主要阶段

细读的主要任务是搞懂课本里讲的是什么,切忌用自己的认识代替书里的想法,把愿意读偏了。细读时,要勤于思考,有思考才能深入。可以问自己,编者为什么这样说,他要表达怎样的思想;编者为什么要选择这道题,他是怎么想的,这道题与我们先前学习的知识有没有联系,在我们做过的练习中有没有用同样方法能够解决的问题,问其异同,这就是举一反三。

疑,是活跃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有力手段;问,是最宝贵的读书学习习惯。在细读过程中,联系到的内容越来越多,书就厚了。

做完练习后,从六个层次进行反思

  1. 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怎么样
  2. 怎样做出来的?采用的方法
  3. 为什么这么做?解题依据的原理
  4. 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解题的思路
  5. 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更好?能否更加简洁并且严谨?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6. 能否变通一下变成另一道题?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

如果发生错解,更应反思:错题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三是再把书读薄

就是“复读”。如果说细读是钻进去理解知识,那么复读就是从部分知识中跳出来,从高处回看知识的整体,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在复读中要理清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知识的脉络,列出知识的结构提纲,使得知识条理化。这个知识框架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而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之后主动构建的,知道知识框架和悟到知识框架完完全全是两回事,当你悟出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时,你就理解了知识的本质。

美国教育家戴维斯提出了SQ4R学习法。S浏览,Q提问,4R分别是阅读、复述、修订、复习。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修改为DE4R复习法,找到复习的切入点

第一步:回忆,今天课上老师是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的?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公式?哪些注意点?公式的应用分为几个步骤?

第二步:画图,画出当天所学内容的网络图,能说不一定能写,能写不一定能写对。

第三步:再读,把课堂笔记或课本再看一遍,补全笔记中课上未完成的部分(课堂可以不记笔记,回去再整理)

第四步:修订,补充、完善网络图,记得用不同颜色的笔

第五步:练习,独立完成作业,检测

第六步:复习,学完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周期后,重新画图或者拼图,形成更大更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1. 整理错题的习惯

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没必要每道题重新抄写,浪费时间。

注意三个方面

  1. 记下错误是什么
  2. 找出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审题,题目归类,条件转化和写清答案分析
  3. 纠正错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考后反思表

失分原因

失分值/占比

解决措施

努力方向

审题不细

 

 

 

概念不清

 

 

 

思考不周

 

 

 

计算错误

 

 

 

逻辑混乱

 

 

 

不规范不严谨

 

 

 

条件转化

 

 

 

意志不坚定

 

 

 

时间分配

 

 

 

 

  1. 善问敢问的习惯

我们的家长最喜欢问的话是:今天听懂了吗?我们最好换成:今天,你提问了吗?前者被动接受,依赖老师,后者主动发现,自主学习。高中数学学习中,很多同学听得懂,说不出,写不全,算不对。

没有哪一种知识是提不出问题的,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训练着双手背后,认真听讲,长大后开始记笔记。提问的通常是老师,他还期待学生们还给他曾经给予学生的正确答案。我们的孩子在十几年的严格教育中学会了如何对付老师的提问,可自己却不习惯提问,更不敢反问,因为那有悖于师生之道。

不明白的,我问,求明白,明白了,我还问,让自己掌握的更加准确地同时实现超越和突破。勤学好问,好问别人,也要问自己,是问题将好奇心牵引到求知欲上面来,没有问题,何来好奇心,更不会有求知欲。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高中数学学习尤为如此!

 

  1. 帮助别人的习惯

帮助别人并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的大脑必定处于学习的最佳境界,因为你一定会努力像老师那样高明的思考问题!

评论列表,共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 2023 -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 角木蛟要学习

因为喜欢,可迎万难

© 慕容驹 - 苏ICP备202103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