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静待花开
——不一样的学霸
一、基本情况
姓名:苗苗
性别:女
年级:高三
辅导科目:数学
辅导周期:高二期末考试之后进入北辰学习,直到高三毕业,北辰学习时长一年整
性格特点:性格外向,做事随性
学习水平:苗苗是一名成绩较好的尖子生,基础非常好,思维非常敏捷,潜力非常大,是冲刺状元的人才。入学北辰时成绩为全市50左右,10月份全市统考获得市第一,之后开始下滑。
性格及心理:苗苗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缺陷,性格较为内向,思想也比较幼稚,情绪波动大,内心极度敏感,会因很多变化影响自己,会因为一个行为或话语而心情低落。敏感情绪变化导致专注度没有达到最佳点,一定程度导致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对班里一个“天才男孩”有“敌意”,因为对方基本不学习但是理科成绩却非常好,并且得到老师“可以不做作业”的特批,对此信息苗苗情绪非常低落并产生不自信。
家庭情况:苗苗家庭环境较好,家长对其较为重视,家中4口,有一个弟弟在小学,所以家长的关注中心会有倾斜。父母文化程度高,教育理念好,但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期间的变化相对不敏感。
二、案例分析
1.心理方面
苗苗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为“适应性障碍”,何为心理适应性,当一个人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移到陌生的环境时,通过改变自己的某些习惯、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陌生的环境的过程。若不能克服,则有可能出现“焦虑性障碍”等其他症状。苗苗的这种适应性障碍及焦虑性障碍主要体现在适应高三环境上,产生了对学校的某些抗拒情绪,并在“北大特招”事件后对学校的抗拒达到极端。此类症状形成原因的变量较多,症状结果也有可能隐蔽,需仔细观察并客观正确对待,以防误判。
一模前北大的“特招”报名被学校“不明原因”卡下后导致状态极度下滑,紧接着进入疫情封闭阶段,而孩子父母均承担重要任务无太多精力顾及,家中孩子和弟弟做主,更导致之后的一模二模成绩均不理想,曾产生厌学心理。
2.学科方面
苗苗在高二入学时学科最大缺陷为语文,数学则遇到瓶颈期。
数学学科入学前基本每次考试时间都不够用,成绩基本在120-130分左右,满分160分,多数优质学员均在此分段遇到瓶颈。苗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为压轴题不会,而此类题无法通过加强练习解决,原因在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不足;
其二为会的题做不对,和苗苗一起做过统计,会的题但是做错的平均数达到10分以上,标准差却不高,并且不成正态分布,可见问题之顽固。
三、帮助方法
锦囊1:优等生的课堂教学——“一题一课,无限延伸”
“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因为孩子的基础知识网络搭建的相对比较牢固,所以在课堂上,我要求孩子每节课准备一个问题,然后就这个问题进行分解和探究,分解出来的小问题进行改变之后融回大问题进行求解和探讨,从而发现真题的本质以及猜测命题思路,进而提升学员的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核心能力,而这三个能力通常是压轴题拉开分差的必备能力。
锦囊2:优等生的学习规划——“大道至简,抓真题和教材”
- 整个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数学思想的初步解读,需要时间集中进行,大概计划时长在一个月到两个月,也就是暑假阶段,目的是改变做题习惯;第二个阶段为真题围绕数学思想进行解读,计划时长在三个月左右,主要目的是解出压轴题,并且避开命题者的陷阱;第三阶段直到高考,讲解数学方法,铺开了数学思想的底层,并且熟练运用后,用数学方法重新看真题,目的是提速。
- 学员的课后练习方面,10月份第一次市统考之前完成教材的第一遍练习,所有题目都要做,所有公式和定理都要会推导,这对后面的提速和压轴题拿全分的作用非常大;来年二模之前由我带着完成教材的第二遍练习,重点找到教材与真题之间的联系和逻辑;高考之前完成第三遍教材的练习,以及近10年的高考真题。
- 针对苗苗,基本上每次课堂我只会讲解一道题,通过“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带着孩子感受数学美,吃透高中数学的逻辑联系的底层,感受数学能力(新课标中更新为“核心素养”)是什么,也体会“能力”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而每次我的课后作业布置也只有一道真题,但不仅仅是做出来就可以,而需要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个条件,自己进行分解,之后改编出十道题,然后下节课拿来和我探讨。第二阶段之后的作业变为每堂课后由我指定相应考点,苗苗需要原创一道题出来,第二堂课就原创题进行讨论。
锦囊3:心理过度敏感的孩子的调节——“理清重点,关注当下”
干扰孩子学习的除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其实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认知,通常来说,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谓“举网以纲,千目皆张”。
心理过度敏感的孩子的通性是找不到问题的核心矛盾,即找不到问题的本质,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受外界的干扰,通常来说内心有自卑的情绪在里面。认知问题是最重要的原因,源自对自己的认识不够,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基本等同于和他人比较时的失落情绪,有时会低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所以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帮助孩子把关注点脱离外界,只看自己,比如我们学习初期最重要的目标是每次考试做出来的题目要全对,放慢做题速度,哪怕只做了70分的题目,那也要全对,就达成目标了,不去管其他的,比如别人考了多少,比如自己时间不够等等,而提速的事情,是我们整个学习第三个阶段的事情,关注当下每个节点的重要目标,不用着急。因为家庭教育以及家长的关注点会对学生产生决定性作用,所以与此同时和家长高频沟通,使得家长明白这个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并达成家校统一。
四、辅导效果
经历整整一年的辅导,苗苗最终考得状元,拿到理想的通知书。虽然是个文科生,却爱上了数学,大学半年的时间中,也一直保持专业上的交流和沟通。
五、辅导感悟
优等生,或者很多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的稳定性实际上是由心理状态决定的,而心理问题常常被父母或老师所忽视,尤其是内向的女孩子,心理状态非常隐蔽,很难在表象上显示出来,当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濒临崩溃,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作为老师,在带这样的学生的时候要多多关注细节,才能早发现、早调整。
优等生的成绩非常好,一般来说知识层面的问题极少,而课标中的“能力”(新课标更新为核心素养)为我们针对优等生的教学指明方向,我们平时可以多钻研课标,多钻研课本,多钻研真题,多思考,多总结,多挖掘。学无止境,与君共勉!